校园聚焦|品质课堂助“双减” 聚焦高效促提升

浦华二说:我们积极践行“双减”政策,不断寻找教育场域与教育智慧的最佳契合点,减负担增质量,从课堂提升、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家校合作等方面探索“双减”政策下的减负增效之道,形成独具特色的“双减”表达。

“双减”减的是学生的“负”,加的是课堂的“效”。“双减”政策下的学习更加关注学生对于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的获得,课堂教学更应该聚焦学科核心素养,精心设计问题情境和探究活动,组织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素养。近期,我校语、数、外、理、化五门学科开展课堂研讨活动,努力探索“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减负增效”路径。

“语”中含情,“文”以载道

“知音”文化是《伯牙鼓琴》的文本意义,领悟“高山流水”境界之美是破译《伯牙鼓琴》的情感密码。王佳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一起感受伯牙与锺子期之间得知音之“喜”、失知音之“悲”。并借助一封同龄人的求助信,引导学生建构观点,提升意识,唤起学生对“友情”的深度思考。

《背影》是朱自清的一篇经典之作,简单文字,潜藏深情。李静文老师在教学中,带着学生沉浸在文本中,感受父亲在如此艰难的处境下对“我”无微不至的爱,同时体会“我”对父亲情感态度的变化,最后引导学生思考,作者选择父亲背影这一独特视角的意义,学生见解深刻,解读动情,让老师也为之折服。

心中有“数”,幼“学”壮行

在黄晓欣老师的《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节课中,同学们不仅学会有限小数化成分数,分数化成小数,更重要的是,在师生一起的努力下,经历了“猜想-验证-归纳”的过程,亲身感受了知识的生成、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学知和学做紧密结合,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中构建知识,领会数学思想方法。

含“英”咀华,且读且“语”

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之际,苏伯林老师带同学们一起阅读中国航天员王亚平的故事。一读核心主题,二读细节信息,三读思维升华。从自主思考,到同桌对话,再到小组合作,情思飞扬的课堂欢乐多多。最后他们致敬女性,致敬中国太空力量。苏老师的课堂充分尊重语言学习规律,有效培育了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的能力。

施慧老师以恐龙为切入点,围绕“百科全书”主题进行了抽丝剥茧的解读和剖析。学生不仅能够对文本进行梳理性分析,也掌握了百科全书的分类及查阅其中具体词条的方法。特别是最后通过百科全书和维基百科的对比引发学生思考,促进情感价值观的提升,带他们领悟到站在前人肩膀上利用已有知识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格“物”致知,探索明“理”

田周老师在《密度》这节课中,立足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创设开放、民主的课堂,让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得出经验性结论,同时提出新的疑问,再由自己设计实验,动手获取实验数据,最后通过小组讨论,来验证猜想。课堂给学生充分的科学探索和思考交流的空间,经历这样的学习过程,密度这一物质的特性不再是以一种突兀、生硬的方式闯入学生的世界,而是以一种最为自然的方式被学生主动认知。

穷神知“化”,“学”问思辨

陈建华老师在《酸碱的中和反应》一课中,重视学生的探究和体验,从一个魔术开始,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学生讨论,总结出实验方案。教师强调实验细节,学生进行实验,自行总结实验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最后解密魔术,首尾呼应。学生通过设计、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在问题解决中深刻、系统地理解知识,逐步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知之愈明,

则行之愈笃;

行之愈笃,

则知之益明。

教育是一个不断探索和寻找最佳“契合点”的过程。在“双减”大背景下,我们必将不断探索,继续高瞻课堂,助力教育减负增效,助力学生全面成长。

原创文章,作者:hesy,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hesy.cn/2021/11/05/4471/

(4)
上一篇
下一篇

沪ICP备19007661号-2沪公网安备 31011502006864号